《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薛潘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的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意思。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看图片说感受2、教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满世界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的了。“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开始了“春种一粒粟”的繁忙,满含着“秋收万颗籽”的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农村,体会一下宋代农村的生活吧!板题《四时田园杂兴》。3、认识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二、解题四时:四季。杂兴:兴xìng。即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和立意。三、自主学习(一)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词,并且思考诗的节奏是怎么样的。)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自由朗读,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字、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探究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4、说说诗句意思。白天除田草,夜晚搓麻线,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小孩子不懂得耕织之事,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阴凉下面学着种瓜呢。(二)1、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人们忙碌的情景?为什么?2、本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为什么?四、品读感悟1、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2、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说说你的理由。五、合作探究1、儿童“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大人布置的吗?是为了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吗?为什么?2、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你知道哪些童真童趣的诗?六、拓展积累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清)袁枚堂清检测七、堂清检测1、本诗作者是(朝代)。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四时田园杂兴》共反映首。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3、解释词语①昼:②耘:③绩麻:④儿女:⑤解:⑥供:⑦傍:⑧童孙:4、本诗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以及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耘田辛勤劳动(赞美)夜绩麻学种瓜天真可爱(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