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应用性课程改革(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摘要: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虚拟仿真技术、专题化教学体系,我们开展了该课程的应用性课程改革。关键词: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型课程;虚拟仿真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147-02传统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利用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如磁学、电学和光学性质等)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组分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等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材料学、空间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步,逐渐形成了综合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学等学科的现代仪器分析。对于环境学科来说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在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同时具有这方面知识对于学生毕业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工作及环境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是各种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连接桥梁。在教学中如能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加入到教学实践中,必将极大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笔者长期从事大型仪器管理的一线工作,熟识各类仪器设备的原理、应用、维护等知识,在承担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开展了应用型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一、传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先进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及熟识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可以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存在着许多不足。1.教学仪器台套数少,学生自主操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机会不多。仪器分析主要讲述的是大型分析仪器的原理及使用,以往由于设备种类较多、单价较贵,教学中无法提供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流式细胞仪等仪器的总价已超过了1000万。课程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不能自主操作仪器设备,而仪器的操作主要以演示的方式进行,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有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甚至无法理解老师讲述的原理内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仪器分析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课程内容较多且零散。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主要包含了分析化学的光谱、色谱、质谱等三大谱以及电化学的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态学、生物学以及地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科学仪器分析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如此多种原理及应用各不相同的仪器设备放在一个课程中讲述,课程的学习难度非常的大,如不能将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的效果很难保障。3.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传统仪器分析教学中由于教材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仪器的操作实验多以验证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很难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让学生忽视了课程在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课程也失去了本该具有的吸引力。4.缺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大学教育的要点与难点,传统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较散,学生在内容掌握方面有很大差异性,教学中很难加入自学的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在课程中自主学生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更好的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内容陈旧。各种分析类仪器多凝聚了各门类学科最尖端的核心技术,仪器本身也在快速的进步,如几年前在环境微生物检测方面广泛应用的DGGE(梯度凝聚电泳),在近几年就以基本被高通量测序与宏基因组文库技术取代,失去了应用的价值。教师如不能快速主动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