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一、设计思路:《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课文文质兼美,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色彩斑谰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我在教学上紧扣“自主——合作——感悟——积累”八个字,努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认识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会用“滴、欢、题”组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春雨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喜欢春雨的思想感情。2、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2、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利用图画和多媒体帮助,通过反复朗读,角色表演理解句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难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突破方法: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体验朗读,情境感悟。)四、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2、燕子、麻雀、黄鸳的图片和头饰。3、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古今诗人的诗歌。4、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争先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小草也探出了小脑袋,小树也伸出嫩绿的小手,多美啊!咦,下雨了!听——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声。3.闭上眼,仔细听。说说春雨声音是怎样的?用象声词说说。4.开眼,仔细看。春天下的雨像什么?展开想象,用“春雨像……”练习说话。(如像牛毛,像细丝……)(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蒙蒙春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春雨的美。)二、以境助读,品读第一自然段。1.师激语:是啊,春雨在小朋友的眼中是那么美。有一段描写春雨的句子,你们能不能也读得很美呢?2.利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3.春雨像什么?想一想,春雨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1)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好“沙沙沙,沙沙沙”。(配乐)(2)联系实际说说,你在雨中最想做什么?(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把孩子的情感移入文境,再次去感受文本,感受春雨之美。)三、初读课文,引出课题1.创设情境:听,谁来了?(放鸟叫声)噢,原来来了几位小鸟朋友。咦,它们唧唧喳喳在说什么啊?小朋友想知道吗?2.初步感知1~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要求:①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②看看我们的小鸟朋友叫什么名字?③它们在干什么?3.交流:①我们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图片。②它们唧唧喳喳地在干什么?4.出示课题:春雨的色彩(引导学生读好课题。)(打破在课一开始就引出课题的常规,在这里出现课题,显得更自然。)四、学习生字1.我们的小鸟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几位生字宝宝。看,这些生字宝宝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去跟它们交朋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不仅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记住它们长什么样?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1)学生自由拼读。(2)带拼音齐读后去拼音齐读。(3)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互读,并介绍识字的方法。(4)开小火车读生字,用“欢”“题”“滴”组词。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4.游戏猜字。(1)春雨落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