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案例名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共2课时第一课时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提供者樊伟丽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准备:一案三单结构图学生准备:对本课进行结构化预习,细细研读课文。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回忆引入激趣谈话1、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1.交流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的资料。2.各抒己见,不要拘束自己。3.通过谈话,初步体会寓意。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绩,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品读文本1.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以及课前的预习收获。⑴小组交流,学科长归纳小结。⑵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说一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层次。1.再次阅读文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2.大胆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在交流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3.通过师问生答,理清文章大意。1.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2.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并显示三者关系)3.有了体验随后再指导学生练读故事自然水到渠成。讲述寓意升华情感1.从字、词、句、段等方面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2.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效指导。3.评价学生的表现。1.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彻底解决自己预习中还存在的不足。2.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动”起来2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交流困惑问题定性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困惑。2.收集整理班级问题,初步形成班级共性问题。1.大胆交流自己的学习困惑,在生生质疑中提高问题的质疑解答能力。2.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逐渐加深感悟,提出质疑,深刻领悟本文中使吴王明白“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真正内涵。教学流程图一、复习导入新课。二、理解故事寓意三、揣摩文章表达。四、小结回顾全文。五、质疑深化人物。六、课外拓展延伸。七.作业: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八、帮助和总结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环节的安排上打破了常规,有独具匠心之处,整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