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课题:白桦林的低语课型新授课年级六执教唐亚平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预习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学习过程环节学案导案预习检测(3)1、我会根据拼音写汉字wānyán()qūzhé()xùxù()dīyǔ()qīngsùzhōngcháng()gōnggōngjìngjìng()2、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山峦浮躁一小撮摇曳绿毯栎树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低语:低声说话。这是具有抒情特点。摇曳:摇荡。多用来形容细而长的物体。衷肠:内心的话。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这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导入感知(6)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有谁到过大兴安岭吗?或在电视上欣赏过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随着本文作者一起到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认识这里的看林人。2、释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课文,投影出示自学要求。2、检查自学效果:(1)词语检查,读读并理解下列词语:蜿蜒曲折倚窗外望山峦起伏浮躁狂妄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2)朗读检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划出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探究(6)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你眼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划出有关语句。(1)学生自读,边读边划出有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2)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特点。(3)结合文中语句理解词语:“低吟浅唱”。(4)思考想象: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5)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7)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8)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20)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总结巩固(5)一、总结归纳: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二、巩固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3、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4、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