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审题答题中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梁格梁格“错误”含义•不是指因为不懂、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等而导致的错误,而是指练习或考试中因为不认真不仔细(读图、读题)、惯性思维误区而导致的错误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总人口什么时候达到最多?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的时候,而是出现负增长之前,自然增长率为0时。•(2)要区分比率和数量的差异。•(3)人口增长率不等于自然增长率,而是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第一章人口的变化•(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要看清是百分比还是千分比。•(5)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后期,死亡率不是继续下降,而是可能略有上升(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可能比发达国家还要低)。•(6)人口增长量不仅取决于人口增长率,还受人口基数影响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区位特点(征)----不是区位因素而是位置!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应当属于工业区位条件,还是农业区位条件?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注意动态和静态的差异•又如: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题目如果是只是问杏核在义乌加工的原因,答案应该是不同的。•“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这也是动态变化,“杏核在义乌加工”是静态的。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所以要答出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要答“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更接近市场)”而不是市场广阔。•题目也隐含了轮台和义乌的对比,所以答案要强调在义乌加工的优势。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布局和工业区位不一样,工业布局强调厂还没建成前的一种设想,而工业区位应该是建成后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注意动态和静态的差异•例如: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转变”体现了动态变化•如果答成: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不能得分•应该体现动态变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运输量增大•此外,题目隐含了古代和现代、现代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如为什么是铁路而不是公路),所以这道题还应该答出铁路运输的优势才完整。另外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判断问题的依据是一般是不同的:•如地形的成因:内力与外力•地形判断依据:图中等高线的数据•正如你骂人后人打你,你骂人是原因。•若你脸上有手印,又有同学给你作证,这些是人打过你的依据!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如何区分?•如何从字面意思搞懂区位特征和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否应该这样想•区位特征=位置特征•区位条件=地处某位置所创造的条件•一般而言,区位因素是指一个词语,而区位条件是一句话。如农业区位因素:土壤、气候;农业区位条件:某地的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搭配好•比如问影响城郊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应答“市场”。如果问区位条件,应答“人口稠密,接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