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反思这节课学唱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的基础上,以乐理知识为主题而设计对歌曲的教学,思路是:用歌曲《我的好兄弟》做导入,先引入新课,了解歌曲背景,聆听欣赏并学唱,了解弱起小节。接着是区别节奏和节拍的方法,分析歌曲,然后区别男女音色的区别,最后学生讨论、课堂小结。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演唱,初步掌握了节奏和节拍、起小节和附点音符,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本单元以“友情”为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力图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与人相处。一、一些闪光点: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难忘的场景,并聆听男女音色所表达的感情,使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这时学唱歌曲,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自然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味友情的珍贵,情境与情感一致,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在本节课中学生完成了两种体验:练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良好。二、一点遗憾:1、模唱《友谊地久天长》时,声音很美,但学生没有把模唱时的感觉贯穿到演唱中去,声音的位置偏低,显得声音不柔和。2、学生掌握节奏还不够熟练,对节奏和节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3、在分析歌曲时还不能自己去分析,需要老师带着分析歌曲。本课有效地把乐理知识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演唱,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亮点。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应该多注重学生的识谱能力,但在识谱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掌握各个音符的节奏,不仅要会打,还要灵活的运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能自己打出该曲的节奏。在分析歌曲时,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总结,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