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新课改中的对策与方法五常市山河一中石秀梅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我们如何把握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本人提出以下对策: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两种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所以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旧的课程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实现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改理念相和谐教师是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际成效。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创新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观主要包含三观:一是发展的人才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创造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都可以成才。二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科学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地位,不应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的任务,不仅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潜能其次,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现在的高中生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各种文化信息加速传播的这样一个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必然会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他们的思想积极活跃,开朗好奇,乐于善于接受各种信息。而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习惯,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等。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也一日千里,我们的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要保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2、转变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是保障—实现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与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先前所形成评价观念往往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家长的评价指标就自然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社会舆论的宣传等手段,来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实现与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保障。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要优化三个方面的素质,树立三大新形象:1、优化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师者,传道也。而道要传之以真,教师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当铭记“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这样,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2、优化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树立高深的智能形象。师者,学高也。政治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及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关知识,还要掌握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特别是要懂得运用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