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理阅读之旅在2015年南宁市PCK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学习中,有幸聆听到陶继新老师所讲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一课,其中陶老师以朱永新、李秀伟等采访对象为例,展现了阅读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听课之后,回顾自己近十年来的地理阅读之旅,深有同感和启发。一、言传身教,营造书香校园由于高中地理教师在高二年级以后主要面向文科班学生教学,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显得十分迫切。教师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更新知识储备,比如借阅学校图书室或者广西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的较新的书籍、期刊杂志等扩大知识面,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零散时间完成阅读量的积累。教学中提及书刊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书籍,课后与学生分享交流阅读心得也同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情况。如果老师课外随时随地自觉阅读,就会对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手不释卷的形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最终达到师生在阅读中共同成长的目标。相比较而言,地理的课外书籍没有文学类的书籍那样情节动人、文字优美,但是地理书籍图文并茂的特点也有其吸引力。从书籍质量来看,《中国国家地理》是比较适合推荐给中学生的一本地理期刊,尽管其中一些文章的内容对高一年级的同学而言相对较深,但是其许多内容与教学知识相联系,尤其是每年策划的各省专辑中精美的景观图和特制的地图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助益颇多。二、专业引领,完善地理教学基本功如果说《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师课外阅读的一种选择,那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则以每期五万多册的发行量成为全国中学地理教师备课的重要案头书之一。近几年的《中地参》七月(上半月刊)都有高考地理试题专题对各卷考题考点进行统计分析,这类高质量的专题对深陷题海的高中地理教师制定备考复习计划帮助很大。每期的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进度相匹配,能够看到高中、初中不同年级、不同版本教材使用地区的优质课、竞赛课、同课异构等课型的地理教学设计甚至教研专家的评课记录,有利于地理教师吸取其中素材加工、教学方法、活动流程、知识归纳等关键内容为己所用,不失为创新地理课堂的源头活水。三、探究实践,提升教师读写能力在阅读中思考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在阅读后写作有助于将理论的、他人的所得与自己的所思所为进行整合。比如看到专业书籍、期刊中有用的内容可以抄录在专门的资料本上,有网络资源的可以下载到电脑里,有些图可以拍摄、仿绘,这些笔头的工作适用于需要精读的地理书刊。在有阅读基础之后,模仿前辈同行的探究经历,博采众长,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出来,就是宝贵的原创作品。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要靠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才能逐渐完成的。受限制于客观条件,普通地理教师未必能经常参加实地考察,但通过专业人士的摄影镜头和他们的文章,则可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利用地理学人们的间接经验完成相关的积累。因此,或慢或快地行进在地理阅读的路上,终将达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的理想顶点,何况地理阅读之旅还有这样多的同路人相互鼓励着一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