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B)无机化学本科试题A(C)Nej(D)Cl2(i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下列物质中,AfH9不等于零的是fm2.当反应A2+B2T2AB的速率方程为v=k[A2][B2]时,则此反应(A)—定是基元反应;(B)—定是非基元反应;(C)不能肯定是否是基元反应;(D)反应为一级反应。3.温度增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B)反应物压力增大;(C)活化分子数增加;(D)活化能降低。4.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A)一定发生变化;(B)—定不变;(C)不一定变化;(D)与k无关。5.合成氨反应3H2()+N2()O2NH3(),在恒压下进行时,若向体系中引入氩气,则氨的产率:2(g)2(g)3(g)(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6.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A)4个;(B)5个;(C)6个;(D)7个。7.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MgBSi;(B)SiMgB;(C)MgSiB;(D)BSiMg。&3d电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图有:(A)一个峰;(B)2个峰;(C)3个峰;(D)4个峰。9.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KC1O3;(B)Na2O2;(C)Na2O;(D)KI。10.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A)NC13;(B)SF4;(C)CHC13;(D)H2O。二■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每题2分,计20分)⑴尸2+也0=(2)Cl2+OH-=(3)MnO2+NaBr+H2SO4=(4)Pb(SCN)2+Br2=(1°)PH3(g+HI(g)三.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每题1分,计10(2)生石膏.(5)(CN)2+OH-=(6)Ni(OH)2+NaClO=(7)BrF5+H2O=(8)NH3+Br2=(9)NH3+NaClO=(1)萤石(3)重晶石―(5)方解石__(7)智利硝石.(9)纯碱(1°)烧碱四■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1、解释碱土金属比同周期的碱金属的熔点高、硬度大。2、给出BCl3和BF3水解反应方程式,为什么二者水解产物不同?3、试给出硼烷常见的五种键型。4、CS2和CCl4都是非极性化合物,试比较二者的不同点。五■计算题(每题10分,计30分)1、反应HgOOHg+1/2O2,于693K达平衡时总压为5.16x1°4Pa,于723K达平衡时总压为1.°8x1°5Pa,(S)(g)2(g)求HgO分解反应的AH0。rm2、试比较Agl在纯水中和在°.°1°mol/LKI溶液中的溶解度。[已知AgI的溶度积K0=8.5x10-17]SP3、已知:Cu++e-=Cu的Ee=°.52V,CuCl的K0=1.7x10-7。求电极反应CuCl+e-=Cu+Cl-的Ee。sp无机化学试题(A)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1.下列物质中,AfH0不等于零的是fm(A)Fe(s);(B)C(石墨);CNejeiC")。答案:D2.当反应A2+B2T2AB的速率方程为v=k[A2][B2]时,则此反应(A)—定是基元反应;(B)—定是非基元反应;(C)不能肯定是否是基元反应;(D)反应为一级反应。答案:C3.温度增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B)反应物压力增大;(C)活化分子数增加;(D)活化能降低。答案:C4.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A)一定发生变化;(B)—定不变;(C)不一定变化;(D)与k无关。答案:C5.合成氨反应3电仗)+比仗)O2NH3(g),在恒压下进行时,若向体系中引入氩气,则氨的产率:(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A6.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A)4个;(B)5个;(C)6个;(D)7个。答案:C7.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MgBSi;(B)SiMgB;(C)MgSiB;(D)BSiMg。答案:C&3d电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图有:(A)一个峰;(B)2个峰;(C)3个峰;(D)4个峰。答案:A9.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KC1O3;(B)Na2O2;(C)Na2O;(D)KI。答案:A10.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A)NC13;(B)SF4;(C)CHCl3;(D)H2O。答案:C二■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每题2分,计20分)(1)F2+H2°=答案:2F2+2H2O=4HF+O2(2)Cl2+OH-=答案:C12+2OH-=C1-+C1O-+H2O(3)MnO2+NaBr+H2SO4=答案:MnO2+2NaBr+3H2SO4=Br2+MnSO4+2NaHSO4+2H2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