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一、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整天做题,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学习后劲不足。(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学生阅读空间越来越少。——部分学校、家庭更多地看重分数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压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以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广播、影视、电脑、网吧等代替了课外书的位置。——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要10个小时,再无更多精力阅读课外书。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感觉麻木,兴趣缺失。——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由此造成知识缺乏,思维不开阔。三、关键在于激发读书兴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1、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最好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借书读最好。2、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主动性。a.以教师he家长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b.以读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c.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d.看电影、电视和看书结合起来。3、参与他和其他交流。鼓励也很重要。4、家庭剪贴报。四、积极创造条件。1、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空间。2、保证阅读时间。五、方法指导。1、中心法;2、提纲法;3、剪贴法;4.批画法;5、解剖法;6、揣读法;7质疑法;8、反思法。六、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书程序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阅读的基本条件。即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写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1、爱护图书;2、预测、反思的习惯;3、,“随时阅读”的习惯。七、本班计划。1、课外阅读从量向质转变,开始学习中学古文。2、办班级剪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