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VIP免费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_第1页
1/2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_第2页
2/2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教学准备:鼓、锣、小提琴、口琴、音叉、小玻璃瓶、不锈钢长尺(也可用:废旧的钢锯条)、碟子、水、泡沫小球(适量)、系泡沫小球的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1)城市的马路上白天车水马龙,喧闹无比;到了深夜则人歇物停,一片宁静。说说看,为什么人们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喧闹”,而“人歇物停”就叫“宁静”了呢?你们对“喧闹”与“宁静”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2)大家再说说看,鼓、锣、小提琴、口琴、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拨……这些都是对物体施加了一定的力)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总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的作用力时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当物体发出声音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①把用线系着的小泡沫球靠近发声的锣面。②看发音的琴弦。(这两个实验方法可叫学生参照课文自己设计)③(可再加一个“鼓的实验”,过程简单直观)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些小泡沫球。让学生细心观察物体发声时发生了什么现象。(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4)师生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2、研究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让物体停止振动会怎样呢?下面大家就设法使鼓、锣、小提琴发声时的振动立即停止,看还能不能再听到声音。为什么?(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谈话:为了体现科学实验的严密性,我们要用更多不同类的物体进行实验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3)分组实验。(其中关于“尺”的实验,可增加一个尺子露出的一端长与短不同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幅”与“频率”及频率的高低对声音音调高低的影响)(4)师生总结:通过以上多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交流查阅资料。声音的第一个特征是音调,解释音调的最好办法是音阶,钢琴右键的声音比左键的声音高。音高取决于频率,频率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用赫兹表示。要改变音调,就要改变振动的快慢,改变振动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紧度。物体越绷紧,振动就越快,它的音调就越高;物体越绷松,振动就越慢,它的音调就越低。2)长度。物体越短,振动就越快,音调就越高;反之,振动就越慢,音调就越低。3)厚度或粗细。物体越薄,越细,振动就越快,音调就越高;反之,越厚、越粗,震动就越满音调越低。声音的第二个特征是响度,也叫音量,音量取决于声音具有的能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单位是分贝,关于分贝的资料在书的42页。声音的第三个特征是音色,也称音质或音品。人的耳朵非常灵敏,人耳听到声音时,可以立即判断是什么声音,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