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一、了解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另外一种说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2.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一、人事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一)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二)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3.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一.中国的人力资源面临重新认识就13亿人口来说,中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然而,这么丰富的人力资源却面临重新认识的窘境。“在业6.9亿,失业577万,下岗待业535万,失业率7%,”——这虽是1997年报告的数字,可如今,“占世界30%以上人力资源(总数7.1亿)的中国,科技人员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利用率为发达国家的1%-2%”的状况又改变了多少呢?答案让人伤心: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披露,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已由1999年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25的排名下降至28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制度和中国的法律一样,还处在完善过程当中,所以中国的企业总的来说还处于“人治”到“法治”之间,还处于“史前”阶段,所谓的“以人为本”等理念还是花哨的口号而已,企业真正认识到“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最危险的因素也在人里面”的时代还未到来。然而WTO的时代已然来到!如果说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是令人堪忧的,那么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则要让人心惊肉跳了——大量证据表明,中国人在跳槽方面稳居世界第一,有74%以上的人选择热门专业和高收入高风险的职业,不到一半的人对工作较为满意,而大部分人是30岁以下且是主动跳槽的。曾有外国人摇头说,中国人不但自己要跳槽,还要邀别人一起跳槽,并举例说明:1993年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