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影响——以临海市灵江水务集团为例项目描述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类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究了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方法产生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将“在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狭义上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辅助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本文探讨会计电算化是指狭义上的会计电算化。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门融合会计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性综合科学。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更新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并使会计凭证、账簿、审计成熟发生相应的变更。会计电算化的重点是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及会计制度要求对已经输入计算机内部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输出所需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它的表现形式为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和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又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还能推进会计制度的改则,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做账其理论依据相同,皆为会计科学与会计法律法规;与其目的相同,皆为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应;所不同的是媒介,会计电算化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比其他媒介,它具有运算快、精度高、储存量大的特点。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更新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并使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发生相应的变更。(一)会计电算化对凭证处理方法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对凭证的处理有着与手工记账很大的不同,首先体现在会计分录方面。会计分录是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是几张的直接一句,根据会计分录登记账簿时,会计师无要求做到账证相符。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账户的记录,乃至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下某些会计分录是经过人们大脑的分析根据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采用相反颜色登记到账户相反的方向去的。在会计电算化中许多会计分录的编写与手工记账是相同的,但也有部分会计分录的编制与手工记账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变换被计算机接受后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否则输出的账簿和报表信息可能是错误的,如费用冲减、帐内调整等事项,这些会计分录的编制在会计电算化中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以灵江水务集团为例,2013年3月23日发生一笔业务:出售产品10,000元,对方未付款。集团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给予不含增值税的现金折扣2/10,客户于3月25日付款。4月1日,由于客户对产品不甚满意,发生销售退回。则4月1日应做分录: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贷:银行存款11,500财务费用200这样银行存款增加了,原来多列的收入和费用冲减了,这笔会计分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