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二历史学科学案导学(理科)时间:2013年12月3日课题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核水平1.了解义务教育的情况;2.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A类A类基础知识一、扫盲教育1.扫盲教育重要性(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2.措施:(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3)1993年:《》: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3.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摘掉了世界头号“”的帽子。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二、义务教育1.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2)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的重要环节。(3)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3.成就: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三、高等教育1.我国的高等教育曲折发展历程:(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2)1958年起,实施“”必修三第28课(第1页共4页)哈尔滨高二历史学科学案导学(理科)时间:2013年12月3日(3)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的轨道(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5)1977年“文革”后,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2.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成就:(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3.新时期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点难点突破【概念解读】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现代国家很重要的一种教育制度,在历史上很多国家也曾实行。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课要旨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事业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学业1.(2007广东单科)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必修三第28课(第2页共4页)哈尔滨高二历史学科学案导学(理科)时间:2013年12月3日水平测试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A.1957年的反右运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