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VIP免费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摘要诗歌意象组合的艺术性,是其营造意境的一个主要形式。本文在了解意象概念的由来、演进与界定的基础上,从意象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诗歌意象的几种组合方式,体会意象组合的不同方式所造就的诗歌的不同情感空间,理解诗歌意象重在表现瞬间强烈的感觉,表达独特的感受,深刻的领悟。进而明白诗人用发现意象、组合意象来叙事抒情,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声无色为有声有色,对我们从意象角度分析、欣赏诗歌和创作诗歌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表达。关键词:诗歌;意象;组合方式AbstractThecombinationofartisticimagesofpoetry,isamainformofthecreationofartisticconception.Inthispapertheorigininunderstandingtheconceptofimagery,basedonthedefinitionofevolutionand,startingfrom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mages,toanalyzeseveralcombinationsofimagery,experiencedifferentwaysofcombinationofimagescreatedbythedifferentunderstandingofpoetryemotionspace.Poetryimageryisinstantlyfeelingexpressionofuniqueexperience,profoundunderstanding.Andthenunderstandthepoetwiththatimage,combinationofimagerynarrativelyric,theabstractfigurative,ofuninterestingtoouranalysisisfullofsoundandcolourfromtheperspectiveofimagery,poetryandpoetryappreciation,providecertainreferenceandhelptoimproveouraesthetictasteandtoenhanceouraestheticexperienceandaestheticexpression.Keywords:poetry;imagery;compoundmode前言诗歌中诗人大量使用意象来表现瞬间强烈的感觉,表达独特的感受,深刻的领悟,从而营造某种特定的诗歌意境,展现诗人独特的情感空间以及把握现实的独到方式。意象概念的由来和演进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早老子提及“象”,韩非子对其作出补充,到《周易》中意象关系的说明,再到王充《论衡》对意象的阐释,最后到王弼《周易略传》中对意、象、言三者关系的解释。这一系列的论述都是在哲学层面上对意象进行解释说明的,它们使得意象内涵愈来愈深刻,同时也更加丰富。意象第一次被纳入文学领域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当时它被作为文学批评术语首次使用,之后就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文学理论中了。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意象概念的界定也是有差异的,这也使我们对意象概念界定的了解更具多元性。袁行霈先生和陈植锷先生是比较早研究意象概念的学者,现今学界一般都用他们著作中对意象的解释来界定意象概念。诗歌中意象与意象的组合也可称为意象结构的建构,意象结构的建构有以下几种形式:并置式、对比式、辐合式、相交式、因果式、递进式。意象结构的艺术性建构,可以营造出特定的诗歌意境,展示出别致的表现效果,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空间。给读者以视觉、心灵、思维等多层的触动和冲击,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也能为诗人创作提供更多的艺术形式,使他们在现实把握和情感表达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研究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不管是对我们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是有益的。所以本文试着从意象概念的由来、演进和界定入手,深入研究诗歌中意象结构的几种艺术性的组合方式,从古今中外的诗歌分析中,来了解和把握诗歌意象对诗歌意境营造的特殊作用,为我们从意象角度更深刻地分析诗歌、欣赏诗歌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我们创作诗歌提供更多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别致的审美效果,使我们对现实的把控和情感的表达更加得心应手。一、意象概念的由来、演进及界定最早提及“象”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老子》中有:“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1]他认为“象”是不能用语言说明、不容易让人把握的。韩非子在解老篇中对老子的论述做了补充,《韩非子.解老篇》:“人希见得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2]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想象生成很多“象”。《周易》中“立象以尽言,设卦以尽情伪”[3]很明确地说明了象意的关系,圣人们认为宇宙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高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