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页/共13页语文第2页/共13页语文第3页/共13页语文第4页/共13页语文第5页/共13页语文第6页/共13页语文第7页/共13页语文第8页/共13页语文第9页/共13页语文第10页/共13页语文201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原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中的“它们”仅指古代中国人曾利用过的甲骨、金石等材料。2.B“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的不是不(fǒu)准。3.C原文“‘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在木牍上录文记事,不能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4.C殷,深深5.D(①为其劝谏太子登基的话语,③是说其的俸禄,不合题意。)6.C“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原文未有提及。7.⑴等到王鉷获罪被杀,当时宰相李林甫正窃取国家权力,人们都惧怕他,王鉷的僚属数百人,都不敢登王鉷之门。(译出大意给2分,“得罪”、“窃”、“窥”每译对一处给1分。)⑵元载任新平县尉时,王鉷把他征用到部下,裴冕曾经引荐他,元载很感激裴冕。(译出大意给2分,“辟”、“引”、“德”每译对一处给1分。)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遭遇不幸、屈居檐下,任鸟雀相触、霜欺雨打的悲凉形象。(3分)作者把檐下随风摆动的铁马看成“无成”的赤兔、“不逝”的乌骓,创业无成,抱恨无穷,不幸屈居檐下,鸟雀可以任意触犯,霜雪可以任意欺凌,风雨可以任意吹打。(2分)9.对比,作者以铁马往日的经历(“战场猛气,矜蹴踏”)和当前的境况(“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作对比,突出了铁马的悲惨处境。(2分)作者借铁马表现了穷途失意(寄人篱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辛酸和愤慨,(2分)也表现了作者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壮心不已。(2分)10(1)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2)波澜不惊,上下天光(3)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11.(1)C(3分),A(2分),B(1分)(B项主要目的是使文戈冷漠的外表与内心的波澜形成对比,表现文戈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D项没有人与景的对比。E项不是以文戈所讲的故事为线索。)(2)①文戈外在的冷漠平静、一言不发与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起伏跌宕形成对比。②文戈心里对妻子的爱恋、归家的渴望与不知妻子是否接纳他的恐惧形成对比。③几个年轻人的热情好奇与文戈的冷漠安静形成对比。④见到黄手帕时年轻人的激动与文戈的冷静的外在表现形成对比。(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①她善良纯朴(1分)、对爱情忠贞不渝(1分)、又内心浪漫,富有诗意(1分)。②作者采用化实为虚(虚写)的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1分)③可以不着一字,却使人物形象鲜活可感,生动丰满(1分);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1分)。(4)①先从我遇到一个姑娘听到这个故事说起,设置悬念,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似乎远远道来,不着边际,与黄手帕无关。②后说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更是山重水复,七弯八绕。仍然没有提到黄手帕。③接下来才开始出现相关人物文戈,却又显得神秘莫测,设置悬念,引起人们的诸多猜想。还是没有提到黄手帕。④直到文戈讲述自己的故事才点出黄手帕,却又再次设置悬念,让人们关注文戈的命运,第11页/共13页语文一起在紧张焦虑中期盼黄手帕的结局。⑤直到最后一段,才揭示结局:“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让读者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12.(1)C、E。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A不能被世人理解,在文中没有依据。B文中写到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D他说的话体现了他的达观和童真,以及对学术的热爱。(2)①家族影响,首富的地位和书香门第的氛围帮助他在阅读和书画方面打下坚实基础。②天赋大异常人。③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和转化能力。④有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⑤以书画调剂生活的书写情怀。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3)①通过别人的评价,侧面表现饶宗颐的崇高地位和旷世才华。②因为评价者本身也很有地位,所以他们的评价能增加传记的说服力。③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