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风姿马的风姿马马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忠勇的象征,素为国人所钟爱。据说在我国各地与马有关的地名数量之多仅次于龙!马的象征意义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我们母亲洒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鬃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的九音。汉语汉字中的马汉字形体的演变小篆隶书楷书甲骨文金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公元前1300——1100多年前通行。大篆是春秋时秦国的文字。金文是在战国时出现的,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全国统一文字。隶书在秦代通行,到汉代成为正式字体。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流行,直到现在。1、请在1分钟内写出马为偏旁的字。每个人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最少用3个“马”字旁的字。驭驼驮驯闯驰驱驳驽驽驴驶驸驹驻驾驿骁吗骂妈玛码码蚂骄验骏骑骟骚腾骝骞骠骡骤骥冯蓦骋骊骜骈骒驷骇骓骇驲骙驵驺骀骃骅骆骍骎骐骣骖骕骛骙骦2、请在1分钟内写出含“马”字的成语。3、比赛,看谁记住与马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多一马平川快马加鞭汗马功劳龙马精神马革裹尸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齿徒增兵荒马乱车水马龙蛛丝马迹人仰马翻单枪匹马害群之马塞翁失马金戈铁马飞黄腾达白驹过隙老骥伏枥骐骥难求有关“马”的成语好马不吃回头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有错手,马有失蹄。人在衣裳马在鞍。见鞍思马,睹物思人。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牛头不对马嘴。有关“马”的俗语有关马的歇后语(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3)马儿伸腿——出题(4)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5)马散笼头——自由自在(6)马上耍杂技——艺高(7)马尾巴栓豆腐——提不起来(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终日奔忙谓之__________,不迷方向称之__________,不乱行止惟__________,祝事业有成应说__________,喻指勇士之奋进常用__________,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说__________,夸奖老人年老志不衰,老当益壮,莫不言__________。填一填马不停蹄老马识途马首是瞻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齿徒增老骥伏枥1、古代驾二马为(),驾三马为(),驾四马为()。骈骖驷2、我国古代的一车四马为()。一乘3、我国历史上的“的卢马”是()的坐骑。刘备4、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被称为()昭陵六骏我国古代的车马艺术作品中的马展示图片、介绍雕刻名作——昭陵六骏。zhuīguā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渊次子,母窦皇后通过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而后继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中毒死,葬昭陵,年号贞观。昭陵位于今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该山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主峰海拔1188公尺,看上去与天相接,气势宏伟,地势极佳。陵园周围120华里,面积约合30万市亩,在唐帝陵中是最大的一座陵园。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精心设计的。在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6匹石刻骏马浮雕像,驰名中外。昭陵六骏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为青石浮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我国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展示图片、介绍唐三彩马。唐三彩是唐朝生产的一种彩陶制品,以黄、绿、蓝、赭等为基本颜色,三彩又蕴涵着多彩的意思。唐玄宗时三彩工艺炉火纯青,因此被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这是徐悲鸿画的马,现在分四人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马,你联想或现象到了什么?一、历史传说中的马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中的马”诗文朗诵会。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