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经典同行纲目引言参考书一、何为经典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三、名著的选择参考书1《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3《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4《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5《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6《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7《阅读,与经典同行》,王余光著,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引言读书面临的挑战1、我们有多少时间读书2、纸本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一、何为经典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上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梦想中的经典阅览室一、何为经典1、影响力。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当然,影响力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这种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我们对读物的选择或理解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何为经典2、时间性。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何为经典2、时间性。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何为经典3、广泛性。我所理解的经典(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是指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在水一方》等。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1、引言:近百年的争论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科举与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读书人就越来越疏远了。有些知识分子甚至说要废除汉字,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1、引言:近百年的争论鲁迅的看法: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一观点在1925年《京报副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2、文化传承梁启超说: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3、价值的选择梁启超认为,在我们困惑的时候,这些经典可以给我们以指引。唐文治的看法:“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4、写作与气质梁启超认为,青年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5、对传统的尊重在美国,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20世纪初以来,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及哲学、社会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学校认为,学习这两门课,正是对西方传统的极度尊崇。二、为何阅读传统经典6、教养一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