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祁彪佳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在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是继吕天成的《曲品》之后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两部戏曲品评著作,二者在品评理论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祁彪佳的戏曲品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既承继了前代广博的品评传统,同时又能充分将自身独特的感受融入到品评实践中。而他所品评的梅鼎祚的《玉合记》,别具特色,从其“骈俪”的角度着手,分析定其为“艳品”,那么应该如何的看待这部《玉合记》及其背后所有的骈俪文风,如何能够取之于此并脱之于此,并略窥骈俪文风之于戏曲的影响,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摘要关键词引言一、《玉合》之艳及祁彪佳评其骈俪(一)浅谈祁彪佳戏曲品评与梅鼎祚《玉合记》(二)“止题之以艳”看骈俪二、《玉合》之风,蕴藉风流(一)《玉合记》的结构严谨有度(二)合乎中国人之心理的《玉合》风流三、《玉合记》中的“章台柳”与祁彪佳的批评(一)“章台柳”的故事及流变(二)祁氏所论到的《玉合记》中“章台柳”的文化内涵总结课题研究计划1、实现途径、方法:(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2)询问老师相关方面的问题,找指导老师指导。2、进度计划:(1)毕业论文前期准备阶段2018.12.1-2019.1.10(2)选题准备阶段(教师出题、学生网上选题)2019.1.15-2019.2.1(3)任务下达2019.2.20(4)开题、论文开始撰写2019.2.25-2019.3.15(5)论文指导及修改2019.3.25-2019.4.15(6)论文定稿提交审阅2019.4.15-2019.5.15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在祁彪佳的《远山堂名曲品》中,曾经这般评价过梅鼎祚的这篇《玉合记》:①玉合:骈俪之派,本于《玉玦》,而组织渐近自然,故香色出于俊逸;词场中正少此一种艳手不得。但止题之以艳,正恐禹金不肯受耳。(艳品)②金鱼(吴鹏):此记传韩君平非不了彻,但其气格未高,转入庸境。益信《玉合》之风流酝藉,真不可及也,郁蓝生论词才、词学,而归之词品,信然。(能品)③练囊(吴大震):传章台柳事,插入《红线》与《金鱼》若出一手,自《任合》成而二记无色也。(能品)从祁彪佳对梅鼎祚《玉合记》的文学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表面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骈俪文对于戏曲界的影响。对于明清戏曲界的骈俪之风,我们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窃以为有好有坏,在乎作者,在乎思想。仅就作品价值及其对时代的文风曲风的影响,自然要从两个方面,综合评判。既要看到它自身出现的必然性和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一些失误。骄俪派创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它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在文学创作上的价值。它打破了剧坛的沉寂荒芜,《琵琶记》中兴南戏后不久,一度复兴的南戏又再度中衰,直到以邵灿《香囊记》为代表的拼俪派出现,这种局而才有所改观。《香囊记》引导文人传奇在道学风中另辟蹊径,它本身虽未摆脱道学气.但却承认了创作中艺术自身也是目的之一,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自觉地从艺术美的角度要求作品,在重道轻文的明代标志着审美意识的自觉,在这一点上超越了《伍伦记》,是剧作家文学素质提高的表征。虽然邵灿迎合文人市美趣味,投其所好.未免导之以弊,但这种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是一种可贵的自新精神,为后世传奇作家摆脱“曲以载道”的桎梏提供了一条途径.因此被后世骈俪派作家奉为偕模。在旧样式衰落,新样式更替的尝试中,《香囊记》标志着文人传奇的定型。除邵灿在文辞美方面的探索外,梁辰鱼的《浣纱记》也是划时代的作品。首先池在声控上使昆曲锐离其清唱阶段而进入舞台演出;其次是《浣纱记》以散曲手法写剧本,上承《香囊记》的工丽雅,进而流为纤巧,较之古朴的南戏已根本不同.它研炼华美,实际上是在刻意求工地做文章。《浣纱记》的问世也使明代传奇改换了面目.,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张凤翼与梁辰鱼一样,也是一位戏曲音乐大币,他在把昆腔般上舞台的革新中起了重要作用。其《红拂记》在昆控音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