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及改善策略摘要:中职院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为目标,因此,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很有意义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的特长,激发内在的潜力,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参加社会活动。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改善策略,希望对提高社团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改善策略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技能,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融入社會的各项素质,同时帮助学生保持充足的自信心和热情去应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社团的建设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和扩大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帮助。一、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在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几个方面:首先,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不少中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组建的较为随意,社团建立后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缺少日常的管理队伍和相关的社团制度等,这种不规范管理严重影响着社团的发展。其次,学生社团的定位不够明确,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学生社团很多由学生自行组织,缺少与社会的沟通,在社团发展过程中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或者进步,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其遭遇“瓶颈效应”。再次,缺少经费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社团要不断地发展壮大,必需有必要的经费支持。这对于提高社团的水平,更好地进行社团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二、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模式(一)学生主导型+自我管理的发展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在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学生主导型+自我管理模式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组织理念,全程负责社团的创建、日常管理和相关活动等,学生对于社团有足够的决策权,学校只是提供必要的活动地点和适当的支持,不过多的参与社团内部管理。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社团建设各有利弊,有利的方便表现在:社团的类型多样化,更能展示学生个性;更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全程组织参与社团建立和日常管理活动;社团的发展不受学校束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弊端主要表现在:学生社团目标定位较低,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壮大;社团管理随意化,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社团受主要组织者影响较大,社团的稳定性相对较低。(二)学校主导型+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学生社团的参与主体是学生,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主导型+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也是社团建设的重要模式。学校有特定的社团建立目标和规划,有较为规范的社团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组织,学生在较为成熟的组织下参与社团活动。这种模式可以保证社团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定位,社团管理和日常活动更为有序,在长期的发展中有利于形成较为严谨的社团体系。(三)社会化参与+职业化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引进校外社会的参与,可以有效地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专业指导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化体验机会。这种合作模式对中职院校,院校学生和社会企业都有益处:学校可以凭借社团的发展和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校的声誉;参加社团合作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在校培养和挑选合格的学生人才,为企业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学生可以通过此种方法获得专业的指导,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加大了与社会的沟通。三、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改革策略(一)建立规范的社团管理制度,保证社团健康持续的发展。中职院校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社团,一般从社团的创建、日常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