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演讲稿: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演讲稿: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五四运动形成的“五四”精神,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由向下沉沦、转折为向上奋进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五四”精神,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没有“五四”精神,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新中国。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有人片面强调“民主”、“科学”,认为这些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就是“五四”精神。这不能不说是舍本就末,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是对五四运动性质的曲解。重温历史,让后人真正明白什么是“五四”精神?进一步了解“五四”精神的具体内涵,这对当今继承、发扬“五四”精神,无疑是不无意义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笔者以为,主要的有以下三条:反帝爱国精神;反封建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精神。一、反帝爱国精神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帝国主义压迫、霸凌中国的产物;它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的集中表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德奥)集团的失败告终。1919年1月,战胜了的协约国(英法美意日等)集团,在巴黎召开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中国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但北洋政府受美英法的唆使,在1917年8月曾参与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出动14万华工赴欧洲战场支援英法作战,战后除有3000多人留居法国,返国时仅为11万人),因而成了“一战”中的战胜国,也派代表团出席了“和会”。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了三个要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一是要求从战败国德国手里收回山东的权利(1998年起被德国强占);二是要求废除对日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三是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七条“希望”要求:废弃“势力范围”;撤除在华军警;裁撤在华邮政及电讯机构;废除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结果,这三个要求全被否决。“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理由”是:1918年中国政府曾对日本取代德国攫取山东权益表示过“欣然同意”);“二十一条”问题不予讨论;不接受七条“希望”要求。一句话,“战胜国”的中国,受到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战败国”待遇。5月3日,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当晚北大校园群情激昂,该校与其他10余所学校学生代表,在法科礼堂集会,一致决定:联合各界力争;通电巴黎专使,拒绝和约签字;举行反帝抗议示威游行。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打出横幅、标语,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巴黎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抵制日货!”要求惩办三名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时为交通总长)、陆宗舆(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时任币制局总裁)、章宗祥(继陆宗舆的驻日公使,经手对日大借款,并签署“欣然同意”把山东权益转让给出日本的官员)。游行队伍包围了曹汝霖的住宅,学生们上演“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家楼”一幕。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天逮捕了32人。为营救被捕爱国学生,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发通电、撒传单,进一步开展斗争。天津、保定、上海、南京、湖南、武汉、两广、福建、山西、陕西、浙江、西、四川、东三省学生,纷纷响应。7日,北洋政府一度释放被捕学生。然而,在英、法、美、日驻华使馆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压力下,6月3日起,军阀政府又强化了对学生的镇压。仅两天内就逮了1000多人!压迫愈甚,反抗愈烈。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终于越出了青年学生运动的范围。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战斗,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最早起来罢工的是日商内外棉三、四、五厂,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工人,随后上海各行各业工人相继响应。最终实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继上海工人阶级投入斗争,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也相继罢工。济南、南京、长沙、九江、汉口、杭州、芜湖、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