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构建长期性、持续性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对策思路。【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社会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的广泛,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使命更为艰巨。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其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中国实际情况,指导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并且经过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正确的、符合我国发展之路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引导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学生辨析我国改革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明灯,是学生成长成才必需的重要内容。二、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内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主,党团主题活动为支撑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虽然课程教育管理体系完善,覆盖面广,但是,教育工作由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分别承担,且存在不同的考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专业教师承担,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考试或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考评。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辅导员来负责,活动选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形式自主确定,主要以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考勤。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进行,协调配合不够。同时,从教育的进程来看,教育活动主要以群体的方式进行,通常是教学班或者班团组织,也有的是临时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基本上是一对多的教育格局,虽然受众面广,但是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深入引导。从教育活动的效果来看,更多的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而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作用有限。此外,从目前的教育管理情况来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重视过程而忽视效果,大多还都只停留在教育过程,没能进行评估量化。只重视一味的宣传教育,轻视教育效果的评估反馈。重视常规性的宣传教育,忽视利用时事热点的教育引导。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长期性。理想信念从对理想的认识到认同、再到坚信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长期性、持续性、一致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建立在对现实社会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社会性活动或结合社会实际的参与性、体验性感悟,教育过程长、难度大。然而,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观点认识、特别是短期性、功利性的观点看法对理想信念的塑造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正负能量的传播具有不同的影响。负能量信息往往备受关注,而且传播速度快,正能量信息受关注度低,难以对广大学生形成强烈吸引力。这些都加大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其次,理想信念教育,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易显现。这就使得学生感觉政治理论学习耗时无用,难以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给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构成了一定的难度,造成师生对此都不重视的局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进行一些过程性的教育,而对实质性的问题挖掘不深。此外,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方式单一也使得教育过程缺乏吸引力,影响教育效果。教学方式大多以对文件理论的解读为主,老师进行居高临下的灌输一气,很少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在内容上也很少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使学生感到与现实情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