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读书我校自建校以来一贯重视阅读,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这学年更加完善了,班里的图书角已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初中和小学还增加了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刚开始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学生比较疑惑,语文学习不就是学语文课本吗?读这么多课外书有什么用?读书占用我们课堂和课余时间,是否值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的益处实在太多了,关于读书,我在此浅谈几点看法。一、书籍是全世界精神的营养品。毫不夸张的说,读书应该是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全世界精神的营养品。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是要了解人,第二是要读书。曾经在大学听过宗璞老师的课,她当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当时,我们回答五花八门。因为要升学,因为要考试,因为要为将来找个好工作做准备等等。宗璞却说,人的读书不仅仅是功利性的,读书最大的作用是让一个人活得更明白。让一个人活得更明白?这句话我思考了很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是啊!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了解这个世界太少太少了,而书籍是我们了解人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多么好的一个途径!二、读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我的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十二三,一个美好而懵懂的年龄,这个年龄正是他们塑造好的品格和人格的黄金时期。在《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学习保尔柯察金坚韧的意志,在《骆驼祥子》中体味艰辛的人生,在《朝花夕拾》中感受鲁迅战士般的斗志,在《孟子》中体会仁者爱人的人间大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在他们遇到青春期的各种迷茫时,我相信他们会从书籍中,从一个个伟人或者“小人物”中获得向上的动力,迎风破浪,无畏无惧。三、读书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是教出来的吗?是课堂上教出来的吗?我觉得并非是这样。古话说的好“只有状元的徒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们更像学生们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引路人。而语文岂是简单的一本语文课本!语文是什么?是文化,是做人,是情感,是人间百态,是整个世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的书多了,自己的阅历丰富了,自然文章也不会差。因为在读书中,你会掌握很多词汇,优美的句子,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学习能够挖掘人心灵的东西。四、读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天职是教学,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提起来读书,多少学生会皱起来眉头。在他们印象中,读书是枯燥的学习,是不断的考试,是如山的作业,我们读书的乐趣又到哪去了?在夏日的午后或者深秋的傍晚,手掩卷香,仿佛和一位伟人在交谈,亦或是把自己投身于书的世界,是多么的惬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回归读书原本的愉悦,不但不会耽误他们学习,反而更是一种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