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老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念制约着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涉及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老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必须切实转变或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划由三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2.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调查显示,在厌学辍学的学生中,有大量的学生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着的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是造成厌学辍学的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应该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 3.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曾激励多少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心理、生理、价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走出失败的阴影却是不易的。假如让孩子老是处于失败的阴影之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形成不断进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这就需要新世纪的老师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对孩子的批判、指责改为表扬、鼓舞,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曾经有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它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样,都是强调要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学生,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育的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常用“桶”和“碗”的关系来比方师生关系,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由此而产生的评价体制也就必定以学生的“碗”接没接到水、接了多少水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