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贾平凹制作:安阳韩陵镇初级中学王丽萍EMAIL:WANGLIPING0704@163.COM•教学目的:⒈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⒉寻找童心,探索语言风格,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上相互依存的关系;⒊归纳文章主旨,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⒉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觑【qù】倏【shū】砌【qì】嫉【jì】酥【sū】窗【chuāng】款【kuǎn】盈【yíng】袅【niǎo】傻【shǎ】掬【jū】仰【yǎng】锨【xiān】相依相偎【wēi】2、解释下列词语。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瞧.。相依相偎: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不同地点的月亮的景象各不相同,这样不同的景致,你最爱哪一处,找出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你喜爱的原因。•(1)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道白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2)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3)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4、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写得很乱呢?•不乱。•是什么原因使地点的转移很自然呢?•奶奶的引领。•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呢?月亮代表的仅仅是简单的月亮吗?•(线索:寻月神:美)•8、大家先看看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找3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奶奶、孩子们、我的旁白)•这一部分是奶奶和我们的对话。他们聊到的是月宫中的桂树和嫦娥。•这一部分不是在写寻月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话呢?能不能删掉呢?作者写桂树表达了什么?•作者写桂树,感觉月宫中的桂树和自己身后的桂树重叠到了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体验到了一种美的愉悦。•10、自然段17段“那么好个地方……”“月亮是个好”等句子。•找找文章中哪些写月亮好的句子。直接写的、间接写的,这些说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不单单只代表月亮。•所以,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这样看来,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删除呢?•13、这样看来,全文都是在围绕一个中心,看似散乱,实际上没有一点多余的文字。这是体现了一个什么特点?•散文的形散神聚。•四、总结•童趣是活泼美妙的,是纯洁天真的。作者这篇文章把童真童趣写得很鲜活,同时又很好地传达了要“不断追求”的主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未来属于你们。如果你们受到这篇课文启发,不断地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