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3题。1.该流域新垦区()。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2.图中县政府驻地与农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3.右图为该地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据此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无法判断答案1.C2.D3.A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4~5题。4.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因沼泽广布,耕地较少B.乙图示河流河段有凌汛现象C.丙图示区域冬春寒冷干旱D.丁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5.关于四地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乙地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C.丙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D.丁地矿产资源丰富解析据图中相关信息可判断甲为东北地区,乙为山东半岛,丙为长三角地区,丁为珠三角地区。东北耕地较多,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乙处为黄河下游,该河段在冬初春初有凌汛现象,山东省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是平原地形,矿产资源缺乏。答案4.B5.B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6~7题。6.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河网密度变大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6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变化,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又大量需求的农产品。第7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厂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答案6.C7.D福建省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资起步较早。图1中是1991~年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比较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图,图2为福建省区域图。据此回答8~10题。8.对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有()①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②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③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④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成反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政府政策③与台湾隔海相望,著名侨乡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⑤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10.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中,关于四地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发展为以杉木、毛竹、天然橡胶等为主的林业基地B.乙地发展为以龙眼、柑橘、苹果等为主的水果基地C.丙地发展为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为主的商品农业基地D.丁地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解析第8题,从图1的柱状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福建省目前的第三产业比重并不太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不存在反比关系。第9题,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侨乡,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福建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地价较低,加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因此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福建省的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第10题,福建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苹果是暖温带水果;福建省雨水较多,日照时数少,不适宜发展棉花生产;丁地位于闽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基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