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判一判]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二、种间关系[连一连]名师点拨(1)大鱼吃小鱼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____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______地形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生物________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提醒山上植被垂直分布主要因素温度;东西植被分布主要因素水分。四、群落的演替[连一连][判一判]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3.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4.冰川泥地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5.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教材71“”页研究群落的内容。2.教材72~73页[资料分析]解决讨论问题。3.教材75~76页[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4.教材78~79页[思考与讨论]初生演替过程。5.教材80页图4-15;教材81页最后一段;教材82——页最后一段涉及到简答题固定答案。6.教材77页练习一中2和二中1、2;教材82页练习一中1和4,二中的2;教材85~86页自我检测一中1、2中(1)和(3),3和4;二知识迁移、三技能应用和四思维拓展。考点97——析图列表突破核心概念种间关系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排雷(1)上述各种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角度都是有利的。(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4)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死的同步性变化等寄生略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和羊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考点98——图表突破概念群落的结构类型2.(·江苏卷,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