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实践队员个人总结医科大学实践队员个人总结我们这次的地扪之行,除了有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出发的21名小伙伴外,还有一支来自贵州医科大学志愿者小分队加入了实践当中。和我们一样,他们怀着一腔热情,希望能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应用在日常实践中,尽己所能帮助地扪的居民。一草一木总关情,他们精于实践、勤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爱载地扪,医路黔行,我们希望他们的参加,可以带动XX省当地医学院参与到调研与义诊当中,从而使我们在地扪的工作可以长期持久的进行下去。在这个意义上,贵州医科大学的三名志愿者。冉晓娟、吴金利、王争地,也是活动的主力军。由于路途遥远,学业繁忙,我们不可能长期频繁前往地扪。为了不让这次活动变成有头无尾的"作秀",我们联系到了贵州医科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在我们说明用意后,贵医的同学们积极响应,投入到我们的实践当中,为地扪村民健康护航。这三位同学的积极工作和无私奉献,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认可。在之后的日子里,希望阳光爱心诊所可以与贵州医科大学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有更深入的交流,共同参与公益活动,让爱心不弱势。吴金利:在这个炎热的暑期,我很有幸的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阳光诊所实践团的地扪实践活动,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有很多感触,也收获了很多很珍贵的东西。活动地点就在离我家不远的村子——地扪,活动前我们入住的生态博物馆馆长给远方到来的北医的同学们介绍的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作为这边的人,这些风土人情当然是很熟悉,我们这里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还有我们这的所有吃东西都是靠我们自己的种出来的,也就是城市里所说的有机食物。作为一名在外求学的我,也感受了城市的繁华生活,感受了城市为了追求物质的生活,每天加快自己的脚步在拼命加班。其实我不喜欢城市的生活,所以第1页共6页我毕业一定会回家工作。我们这边的人们很淳朴、善良,环境也优美,但存在很多的危害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次活动我们分为建档组、访谈组、调研组、查体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以为在这的人们大多都是没有出到外面过,懂的语言只有我们本民族的语言——侗语,这让出北京来的同学很头疼,作为土生土长的侗族儿女,侗语是我的母语,我在这次活动中最大的职责当然是翻译,在这过程我看到我们的落后,我觉得我们在保持我们这淳朴的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多学习外面的一些东西,这我们才不会与社会脱节,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职责和使命。在第一天活动的总结会上,北医的同学让我很钦佩,他们做事的认真远远超出的想象,和他们在发现细节方面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在与北医同学聊天中我意识到自己学习态度有问题,应该和他们一样遇到问题多查阅文献,而不是选择蒙混过去,这些都为我的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健康问题,饮食不规律,有很多都是胃的疾病,这都是因为他们早餐基本不吃,还有营养也不是很平衡,还有一个就是腰部、腿部、背部的疼痛也是很常见的疾病,这是因为我们这里所以的劳作都是靠人力,没有机械化,日积月累所留下的,还有因为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有限,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看到这些问题我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未来医学的重担,这也让我在以后的学医生涯中,明确了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我当初选择学医是正确的。"去除病痛,保持健康",是我们所有医学工作者的目标。这个夏天很炎热,但很温暖,因为认识了你们,我可爱的北医朋友们,这也是我这次活动的收获之一,是你们让看到我的家乡存在的健康问题,让我更加坚定毕业回家乡的决定,是你们让我知道学习要迎难而上,还有要注意细节,细心,这也是每位学医的人所必备的素质,因为我们今后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容不得马虎。这次义诊活动,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也欢迎你们再第2页共6页次来到我的家乡。王争地:在地扪的那三天,倏忽即过,然而,它必定会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永恒。前期的等待,我已不想述说,毕竟,它只是等待罢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定会使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