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一个项目——家,温馨的港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过程与方法在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过程中,用体验法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搜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问的深厚感情,学会理解父母。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框的教学重点。爱家是本框的教育主题,对家的爱不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爱家就是爱父母、爱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许多学生恰恰缺乏孝心和孝行,需要大力引导和教育。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心怀感恩之情,身体孝敬之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又何谈尊重他人?一个人连起码的家庭责任感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担负起报效祖国的重担呢?三、教学方法教学中结合对重难点的分析,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思路,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温暖。如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语:家,多么温馨的名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岁月流逝,光阴似箭,渐渐地,父母脸上失去了脸颊上的润泽,换来了儿女的长大及其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充满爱意的叮咛,在有些儿女眼里却成了恼人的唠叨,幸福的家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认识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桥,让自己的家爱意融融,温馨永驻呢?第一课的学习会帮助我们了解、认识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从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一课的学习吧。板书课题: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二)教学活动过程:一、家,温馨的港湾1、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4页图片材料)(指导学生看图,或让学生展示反映自己家庭温馨场景的照片)写一写:看到这组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说一说: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教师讲述: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家庭生活中可以说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那些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生活得温馨和幸福。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读一读:(见教材P4页材料)(教师朗读或指导学生朗读歌词,从中体会感受作者对家的无比眷恋和热爱。)2、不忘父母养育恩(1)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情境活动一:大增的故事(见教材P5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想一想: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谈一谈: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教师讲述: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蹒跚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做父母的不知要在我们身上花费多少心血,倾注多少情和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板书)。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面对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们该怎么做呢?(2)回报父母,孝敬父母情境活动二:真情回报(见教材P6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仔细体会自重儿子对母亲真挚的爱)想一想: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指导学生讨论回答,讲的要具体)教师讲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