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高祖本纪》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二、熟悉课文1(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拿出学案);(二)熟悉情节,疏通课文。1、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流展示: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2、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小组讨论。)(1)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2)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三、研习1-4节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指明生上黑板)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4、疏通文意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三、合作探究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小结:1—4节介绍了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性格、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情形。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指明生有感情的朗读此句,仔细揣摩刘邦的心理活动。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2明确:“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