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教师丰德华单位谷城县石花镇中心学校课题名称溶解度学情分析溶解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在学生从定性角度了解溶液的组合和基本特征之后,本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从定量角度认识了物质的溶解性。这样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加深了,研究方法提高了,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教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像,对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的意义也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习溶解度曲线及其绘制。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1.易忽略概念定义的条件,如忽略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等概念的定义条件。2.对多个关联因素不易把握,且常根据直观现象而做出判断,这样有可能产生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3.易将具体事实上升为一般规律,或者相反,使认识绝对化。4.当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影响时,一部分学生会对数据及其关系的定性、定量描述感到困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二..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它们之间怎样相互转化?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二者哪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质量大,以及所要限定的条件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我们今天学习的溶解度就是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吗?(小结)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讨论)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阅读)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读表)表9-1根据9-1,绘制1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讨论: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C和85°C时的溶解度。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前面所讲的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请大家讨论、讨论。4.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讨论)如何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习题:1、2、6、7、8板书设计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作业或预习作业:习题1、2、6、7、8、预习: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自我评价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规定“一定的温度”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规定在100g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理解了这一认为规定。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