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坚定执著的科学精神,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人品。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以读助悟、以悟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计思想考虑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分为六大部分:走近科学家,初识科学之美丽——质疑美丽——寻找美丽——品析美丽——表达美丽——尽显美丽个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思维的乐趣。1、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课文,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2、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3、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这节课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感悟能力。这节课虽然很注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但并没有一味追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堂课以读为主,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做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读为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4、改变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名读、师生评;相互读、相互评;小组读、小组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实行评价主体、评论指标多元化,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变。教师尽量从正面引导学生,极力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1教学目的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一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居里夫人及镭的资料。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课,初识科学之美丽1、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是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是科学家为人类点燃了希望之火,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科学家吗,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其他科学家的图片课件)2、看完之后,科学家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今天,一位女科学家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她来了,跟她打声招呼吧。(播放居里夫人的图片课件)二、多元读题,质疑美丽1、多元读题:突出“美丽”读课题,突出“百年”读课题。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3、师生共同梳理出问题:①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②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的?三、细读课文,寻找美丽1、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出示文字课件:认真默读课文,划出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仔细品味后写上必要的旁注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教师巡回指导)四、品词析句,感悟美丽(一)感悟外表美1、谁来说说这种美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