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大致了解课文所写之事。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找出或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读通课文,读会生字词,了解新词意思。)1.“钓”“钩”的字形区分,导入本文学习:钓过鱼吗?钓鱼给你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钓鱼的启示》,看看它会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启示请生读文,要求:认读生字词;读熟课文。2.多种方式拼读文中11个生字:个别读、齐读;跳读;组词读;等。3.多种方法去记本课14个生字的写法:请生说难写字、书空、及时听写、再书空。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点拨“划着”两字的说法。5.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6.读课后第2题,请生自做后,全班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难点: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思考“鱼”为什么加引号,它可能是什么?)1.复习:这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老师小结: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一起去钓鱼,我钓起了一只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放了鱼。这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当时,我愿意放了这条鱼吗?文中放鱼的部分,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板书:依依不舍)谁能读出这个词语的情感来?带着这种情感,一起读这个句子。2.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快速找出来,划一划,读一读。全班交流,随之分析,并指导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说出这句话时什么心情?)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从哪些词中看出?但作者很无奈,是不是?)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当时什么心情?哪个词语告诉你的?)“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读出“我”的急切来。是的,因为不舍,所以急。)3.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那么,“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理由是什么?跟随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非常大,非常漂亮!请用我们的朗读体现出这种感觉。是的,自豪,惊喜。)过了好长时间……(他找的这句非常好,你能说有多久吗?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这鱼钓得多不容易啊。)(师:我和父亲争辩着。我抬头一看,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放鱼的更重要的理由是……是什么呢?你来读读。)我抬头一看,四周静悄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还有一句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哪一句?)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这两句话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4.刚才同学们一说,这条鱼好大好美,这条鱼又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去也没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然有百般理由不舍,却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还只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大家请看,老师收集到的中国部分禁渔期:(课件显示)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禁渔期有半年多的时间)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禁渔期有两个月)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禁渔期也有一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