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答案】B【考点】华夏之祖【解析】【分析】“炎黄传说”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炎黄二帝的事迹。炎帝、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反映出中华民族前身是远古众多部落的综合体。【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炎黄传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土地国有制【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各个等级之间存在臣属关系,贵贱尊卑,等级森严;这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由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严密体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图片中的涵义,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答案】C【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4.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A.隶书B.楷书C.小篆D.甲骨文【答案】C【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故答案为C。【点评】学生要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本题难度不大。5.在孔子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是()①三人行必有我师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因材施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学习有直接指导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三人行必有我师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彼此互之间相学习,不断复习,诚实学习,对学习有指导作用;而选项④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而不是学习,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哪些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哪些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6.下列主张,明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A【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反映的是儒家思想,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反映道家思想;选项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反映墨家思想;选项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反映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7.《史记》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