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试题中考试题精析一、基础考查题1.(温州)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图1图2(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____(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1)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于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人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3)再往乙瓶中倒人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空气中的气体含量如图2所示)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析:此题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有关实验及其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这是研究性试题的基本特点解答:(1)排水(2)02(3)CO2(4)竹子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高,而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低二、迁移实践题2.(浙江)“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粘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醮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人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h,并观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24h后,如果在____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2)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析:第二步,甲没有洗手直接,手上的酵母菌多,经过培养酵母菌的菌落也较多。在本实验中,用酵母菌代替致病菌进行实验,可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又不影响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而要培养一段时间,主要是为培养出更多酵母菌,便于观察。解答:(1)2(2)防止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疾病(3)使酵母菌数目增多和个体增大,便于实验观察,使实验更加准确3.(温州)目前枯枝落叶成为城市的常见垃圾。小柯做了一个关于落叶分解的实验,他选用悬铃木落叶为实验样本,将落叶剪成3cm×3cm大小,分装在4个2.5L无盖的可乐瓶中。实验所用的土壤都是校园绿化用土,实验过程保持10℃~l5℃的温度,每隔10天往l~3号瓶中各加水l00mL。2个月后将瓶中样本倒出,挑出所有直径大于0.5cm的枯叶,洗净阴干后称重,结果见下表。编号样本内容2个月后落叶称重(g)落叶外观11500g土壤+80g落叶+300g鸽粪21.5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21500g土壤+80g落叶+300g豆渣27.2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31500g土壤+80g落叶41.2大部分枯黄色,有一定韧性480g落叶63.8枯黄色,坚韧(1)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__号瓶分解落叶最快。(2)你认为鸽粪、豆渣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予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简单分析4号瓶落叶减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析:这是一道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的研究性试题。以3号瓶为对照组,1号瓶多了鸽粪可以提供给土壤微生物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快落叶的分解2号瓶多了豆渣成分与鸽粪相似,也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营养物质,但效果不如鸽粪明显;4号瓶没有土壤微生物,不会分解,只会失水。解答:(1)1(2)提供土壤微生物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快落叶的分解(3)失去水分三、探究创新题4.要学好自然科学,需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动手实验。下列是几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解答:(1)学了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后,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