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赤壁怀古课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授课教师刘磊班级学校武安一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情感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2.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教学难点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教材处理设计《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教学方法设计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法设计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赏、思、析、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教学资源:课文范读录音mp3、《滕王阁序》情景朗读。师生互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拔,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祖国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欣赏欣赏四大名楼照片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播放四大名楼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一栏〉自读本课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三、整体感知1、利用网络预习(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学生小组互相交流,预习情况。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导学案,PP结合使用。播放情景朗读。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用电视立体画面和声音的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加强学生的理解。四、介绍时势背景1、写作背景背景一:滕王阁的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二:ppt展示王勃的人生遭际。听教师讲述文章背景和作者生平。1、PPT出示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PPT展示,增强了课文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感悟。(三)欣赏品味1、赏析二三两段。(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