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12第一单元复习课开心预习梳理,轻松搞定基础。化学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科学。物质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变化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生成新物质———{伴随能量变化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交流评价实验技能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物质的称量ìîíïïïïï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ïï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重难疑点,一网打尽。1.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发明新的药物②使环境变得更美好③研制新的半导体④能储存氢的新材料的发明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玻璃B.铝合金门窗C.木制板凳D.陶瓷地板3.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蜡烛熔化B.铁锅生锈、煤气燃烧C.汽油挥发、滴水成冰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4.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用炸药开山B.用电饭煲做饭C.太阳光照射使雪融化D.水力发电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中能说明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6.蜡烛燃烧时,在火焰中插入一根火柴梗,观察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B.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只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7.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美)爱默生13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8.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gB.14.5gC.15.0gD.14.0g9.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盖应在桌上,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时应用,取用块状固体(或大颗粒)时,应用,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应,如果不指明药品用量时,一般取,液体用;固体只要,用剩(或多取)的药品应。10.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1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则婷婷的猜想正确。九年级化学(上)14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12.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1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4.以下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1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