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现代科教文发展成就1.科技(1)核能和航天:(2)农业新品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2号”①1964年,原子弹和中近程导弹②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③2003年,载人飞船“神舟5号”(3)计算机应用:198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1号”2.文艺3.教育(4)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十年探索:1956年双百方针后,文艺繁荣,作品丰富(2)十年文革:遭遇挫折,百花凋零(3)新时期: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反思.伤痕.改革等(1)建国初期:人民教育奠基,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二.科教文发展的背景思考1.民族独立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基本保证(2)十年文革:高考制度废止,教育战线混乱(3)新时期:教育复兴,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等战略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爱国.刻苦.发奋文革期间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百花凋零2.党和国家政策是科教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民族振兴历史重任呼唤奋发有为的后继者“两弹一星”战略针对美苏国防威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带来文艺繁荣科技国防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核能发电,卫星通讯气象观测杂交水稻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三.科教文发展的意义思考中国是第三核个国家,第五个卫星国家2.科教文发展反映经济政治背景4.核能利用的正确取舍标准是和平与发展建国初繁荣—十年动乱曲折—改革开放复兴3.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新中国初期教育造就一大批人才—改革开放初期人才断层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增强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农业科技重大贡献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古代—近代—新中国辉煌衰弱振兴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背景:①美苏强权主义威胁新中国安全②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③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结果: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没有改变弱国无外交的落后地位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启示:(2)成就:①核技术: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中国核武器和试验的开拓者与领导者之一“两弹元勋”-邓稼先B.90年代,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时侯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②导弹:A.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B.1964年,独立研制中近程导弹发射钱学森一家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中国导弹部队中国新型中远程地空导弹中国各种导弹中国发射地空导弹中国发射洲际导弹“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③空间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思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