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积累广东省阳西县方正小学许丽娜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好词佳句,努力使学生逐渐成为拥有语言的富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说话时好词佳句脱口而出,自觉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读中积累,学中感悟。语言积累,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的积累语文素养小学生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只重视理解忽视了语言积累的培养。尽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过许多词语和句式,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语言的贫乏导致了学生作文语言的灵活表达。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一、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时还他个激昂,在委婉时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意美文美,西雅图以动人的演讲,抒发了作者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西雅图城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不仅在读中理解西雅图演讲的时代背景,在读中想象这是土地是多么的神圣,还在读中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学生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形象朗读法、抓关键朗读法、比较朗读法等形式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指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体会语言,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用。如在《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抓住文中精言妙句细细品读。就好像“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是一组排比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让学生通过采用第一人称来代替,从而进行比较,体会第二人称的用法拉近了作者与山中朋友的距离,做到真正的理解词句,灵活运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几十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会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累,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达到语言的积累。三、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语言的积累借助课文内容和情景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是检查学生积累的语言能否内化。在说话训练时,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将语言化己为有。在复述《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介绍时尽量用上“列数字”和“相比较”方法去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写,可以是简单的写句,也可以是写一个片断。我让学生边积累边运用,并进行很多练习,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对话的练习、环境由静(动)到动(静)的描写等片断训练。如独立阅读课文《青山不老》一课,让他们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难的三个词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当然,以作文、日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说与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四、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语言的积累1叶圣陶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