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100亿仍没建好,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超支!香港资讯·本期导读港珠澳大桥或由三地合资的大桥主桥工程出现超支,香港纳税人要分担的金额随时直线上升。据港媒香港01报道,港珠澳大桥自兴建以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累计已经投入1177亿港元公帑,进行和大桥相关工程。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2月9日公布,虽然香港口岸、接线工程顺利,但由三地合资的大桥主桥工程出现超支,香港纳税人要分担的金额随时直线上升。面对大桥超支,香港最终还要花费多少公帑呢?2009年立项协议:香港出资四成图/香港01根据香港、澳门及广东省三地政府在2009年达成的协议,当时预计港珠澳大桥主桥部分造价约为376亿元人民币。其中157亿元项目资本金会由三方注资,其余220亿元则透过借贷方式获得,在大桥落成之后,以营运所得收入分35年摊还。在157亿元项目资本金中,香港一方负责67.5亿元,占总额约43%,计及其他杂项及将资金换算成港币后,当年立法会财委会拨出90亿元,展开工程。不过,协议没有明确列出一旦出现超支,金额将要如何摊分。协议提到,“如建设成本超过工程估算,项目法人(即大桥管理局)应根据内地适用法律向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机构举借商业贷款”,但在另一段又列明“三地政府应根据项目融资条款要求和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剩余项目资本金”。图/香港01如通过借贷形式处理超支,虽可减低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所遇到的阻力,但在220亿元贷款额上“百上加斤”,势必要延长还款期。现时大桥车辆通行费尚未公布,进一步借贷是否会影响收费,仍属未知之数。张炳良在9日公布的情况中,也没有明言融资安排细节,并称现在尚未掌握成本和预算相差多少,仍需和各方再作商讨,“到底再要借贷几多,或出资几多,现在无任何数字”。不过,他提到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由三地政府按当年比例,再次出资,又谓“无论出资或借贷,在香港方面的财政制度都要向立法会汇报交代”。香港议员:顺利拨款有难度对于港珠澳大桥超支,有香港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没有做好把关角色,同时承认目前已经骑虎难下。香港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公民党议员郭家麒表示,政府去年申请追加拨款时,已经承诺不会再需要额外资金,如今竟然“超支又超支,非常离谱”。而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民建联陈恒镔则认为,超支“不一定全部是香港的问题,也不是香港政府控制范围之内”,希望各方可尽快展开讨论,公布融资方案。陈分析指,如三地政府直接出资,“到立法会拨款会遇上拉布,要顺利拨款有一定难度”,至于再举债则要视乎条件,但他认为大桥工程属重点项目,相信三方会谈会比较顺利。港珠澳大桥车流量预计是否乐观?图/香港01对于港珠澳大桥而言,车流量至关重要。内地、香港和澳门政府委托的顾问曾于2005年预测,大桥通车初期每日交通量约10000次。研究珠三角规划的内地学者认为,当年估算过分乐观,同时达不到原来的经济效益。当年估算是否过份乐观现在并不清楚,因为11年过后,政府一直没有透露最新车流量预测。政府未拟放宽两地跨境车不推“粤车南下”香港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田北辰、副主席邓家彪均指出,据他们了解,政府倾向不放宽领取两地车牌的门槛,增加跨境私家车数量,也无意扩展粤港自驾游至第二阶段,容许“粤车南下”。田北辰解释,香港交通挤塞严重,两地交通规例亦大不同,加上近年两地矛盾加剧,贸然引入更多内地车流,恐会惹来反效果。邓家彪亦指,“香港交通情况太混乱,塞车太明显,政府不会冒险做傻事,你放宽或者开放(车辆)数量少没意思,数量多政府又担负不起。”学者:恐损大桥经济效益研究港珠澳大桥对区内经济效益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指出,当年三地政府商讨时,一直都以开放双向行车为方向,即放宽跨境私家车配额,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达致大桥的经济效益。“后来香港政府‘临阵退缩’,担心治安问题、塞车问题,要照顾香港的容量,决定看情况再看是否增加配额。”他认为三地政府如不放宽政策,大桥的“回本期”将会拖长,“可能要50年才回到本。”郑天祥又指出,当年估算车流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