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品质工程”实施方案我省公路建设自2010年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成效显著,“三集中”得到全面推广,现场规范化施工深入人心,工程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十三五”规划,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用新理念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理念,将品质工程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争创典型示范,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交安监发[2016]216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交办安监[2016]193号)、《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交质监字[2017]4号)和《江西省创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现场会暨建设推进会》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以理念提升、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制度完善为途径,全面提升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争创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的典型示范。(二)建设目标通过优化设计、创新管理、控制质量,整合科技信息、保障绿色安全、提升智慧运营,力争建成一条“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和谐美观”路,争创省级交通优质工程;探索适合江西省情的公路改建技术,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打造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品质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的“江西样板”。二、实施内容(一)工程管理1.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落实工业化建造理念,统筹协调施工期交通组织,合理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工程被纳入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当中,建设过种程将积极探索PPP管理模式优缺点和创新机制。2.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理念,工程将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实现“五化”.、“三突破”。“五化”:“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装配化施工”。“三突破’’:场站布局由“零散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突破,生产方式由“作坊式”向“工厂化、流水化”发展的突破,管理手段由“人工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引领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二)科技创新1.积极推行钢筋智能加工、智能喷淋养生、智能张拉压浆、视频监控等应用系统。2.积极推行“四新技术”。以提升质量,改善安全,提高工效、解决通病为目标,积极推行梁板一体化封端、空心板聚苯乙烯泡沫内芯模、防撞墙复合钢模板和防撞墙模板安装台车等四新技术。(三)工程质量1.落实质量责任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赣交质监字[2015]1号)做好项目质量和安全责任登记和动态管理,对关键隐蔽工程,如软基处理、台背回填、拼接台阶、土工格栅铺设等,层层落实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2.完善质量创优机制。设置项目管理目标奖金,以完善办法制度,开展专项活动等为抓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例如,制定“混凝土外观质量创优”、“路基边坡圆弧化”、“钢筋保护层厚度创优”、“小型构件、桥梁梁板的安装创优”、“梁板湿接缝凿毛’’、“路面厚度及平整度控制创优’’等管理和创优办法,开展“桥梁防撞墙模板’’、“路基填筑”等专项活动,奖优罚劣,以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3.强化质量过程控制。建立关键隐蔽工程三方验收机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覆盖;模板、原材料准入制,从源头确保实体工程质量;坚持动态管理,及时修正设计;因时制宜,关注特殊季节施工条件,如冬季混凝土构件预制采用蒸汽养生设备,雨季边坡开挖与防护措施;主抓试验检测,提供科学数据。4.强化方案审查论证。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和执行落实制度;严格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论证制度,重大方案进行外部审查,一般方案进行内部审查;严格按批复方案执行,做到每道分项工程没有参数不施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