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6.学生能根据课文的示范,结合观察积累,根据提示仿写有关黄山奇松的练笔,并乐于表达。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进行生字词的识记,自主探究不明白的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1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比较品味”引导学生去比较品味课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子。从“读――比――读――品味”,在反复读以及玩味中得到感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在读中感受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材、教参,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的第一小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闻名于世的“四绝”,哪“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老师这里就有黄山“四绝的”图片,想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点击课件,欣赏课件)。正是这“四绝”,使得黄山“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黄山最好的观松处,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今天我们就来到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彩。2、齐读课题:16黄山奇松【设计意图:借助媒体,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即可加深学生对黄山四绝的理解,又激起学生学习黄山奇松的学习兴趣。】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学第二自然段。(1)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奇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文第二节。(2)(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二节,想一想: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语句并读一读。(3)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等会儿告诉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点击课件,展示要求):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说一说你喜欢它什么?它长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