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题在课外,根在课内每年中考都会出现许多好题,其中有些题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令人称道。也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有一些新题“根在课堂上”。平时要打好基础,掌握题目的一些变化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下面从一道试题入手,看其变化出的新题。供读者参考。原题已知:A是圆O直径上一点,OB是和这条直径垂直的半径,BA和圆O相交于另一点C,(如图1)过点C的切线和O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求证:DA=DC。图1简证:此题证法较多,连结OC。因为DC为圆O的切线,C为切点,所以∠1+∠2=90°因为OB⊥OA,所以∠3+∠B=90°而∠B=∠1,∠3=∠4所以∠2=∠4,故DA=DC。演变一如图2,平移MN,因为直径是弦的特例,不难发现点A所在的弦是否是直径与本题的结论无关可得新命题。求证:。图2分析:如图2,连结OC,仍有DA=DC。由切割线定理得,所以演变二将上题中OB⊥NM的条件改为B为的中点可得新命题:已知:如图2,DC切圆O于C,DNM是圆O的割线,B为的中点,CB交MN于A。求证:。分析:因为B为的中点,O为圆心。由垂径定理的逆定理知OB⊥NM,又DA=DC,故。演变三如图3,已知:DC、DE是圆O的切线,DNM为割线,CB平分∠MCN交MN于A。求证:DE=DA。图3分析:因为CB平分∠NCM,所以,即B为的中点。连OB,则OB⊥NM,故仍有DA=DC。由切线长定理知DE=DC,故问题得证。演变四如图4,强化A点的位置(A为DM的中点)可得新命题:已知:DC为圆O的切线,C为切点,DNM是割线,A是DM的中点,CA的延长线交圆O于B,且。求证:。分析:如图4,此题强化A为DM的中点且增加线段BN、AB、BC的关系。因为易证所以∠1=∠2又因为∠1=∠3,所以∠2=∠3,即B为的中点,故有DC=DA由切割线定理知:又DM=2DA所以即所以由相交弦定理知:MA·AN=AC·AB,故。新命题获证。演变五将原题中部分条件改变,则有以下新命题。已知:PA为圆O的切线,PBC为割线,(如图5)A、B、C在圆上,且BC=3PB,△PAC的中线AN的延长线交圆O于M。求证:MA·MN=MB·MC。图5分析:因为所以即PA=PN所以∠2+∠4=∠5=∠6+∠3而∠4=∠6所以∠1=∠2=∠3所以所以故MA·MN=,而MB=MC故MA·MN=MB·MC,问题获证。实践证明:以课本习题的研究为基础进行探究,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解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均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