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4周周末作业1.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2.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6.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7.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9.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猛-增加氧气生成的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吸收热量10.某密闭容器内盛有.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11.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12.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1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15.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16.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A.1种B.2种C.3种D.4种1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液态空气用来制氮气、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1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19.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20.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2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出氧气B.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作燃料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23.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a(HCO3)2=CaCO3↓+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