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课时提能演练10.2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73年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2.(2012·无锡模拟)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3.(2012·湛江模拟)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4.(2012·福州模拟)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5.(易错题)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6.(2012·厦门模拟)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7.(预测题)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这一主张()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D.重视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8.“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9.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下列对“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人口多,消耗大,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②经济政策不合时宜③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④作者的结论是基于横向比较研究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0.《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1.(2012·南通模拟)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涤荡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A.“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