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教条主义C.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儒家思想2.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A.天下为主,君为客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称:《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其立言(黄宗羲论君臣关系)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4.在反思清朝何以取代明朝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对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5.[2018·山西晋中模拟]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6.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的实体,天地间存在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7.[2018·河北承德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欲”。这反映出当时()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二、非选择题8.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据《吴江县志》等整理据严中平研究,1580—1589年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三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宝山出产的紫花布,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材料二“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明]黄宗義《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纺织领域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课时作业(四十一)1.B[解析]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反对教条主义,故选B。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并不涉及君主专制问题,A项错误;材料涉及是非观问题,与学以致用无关,C项错误;李贽反对孔子权威,但并不反对儒学,其思想属于儒学在明清之际的新发展,D项错误。2.D[解析]从材料中为臣者是为天下服务,故“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臣子与君主应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故选D。“天下为主,君为客”反映黄宗羲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与材料强调“为臣者”的地位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仅反映出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还反映了“为臣者”“出而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