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晋国的税制改革B.齐国“相地而衰征”C.鲁国的“初税亩”D.商鞅变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能力。题中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法律依据,按照史实,最早给予承认的应当是鲁国的初税亩,但题干中有一个程度的限制,既然是“全面肯定”,那就应当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了,故D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小农经济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经济兼并,政治动乱,水旱灾荒),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正确。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A排除;“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与题干的主旨“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不符,B排除;D表述过于绝对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贵族政治体劁+铁犁牛拼+庄园经济B.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C.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D.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明转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体制,农业上出现了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故B项正确。贵族政治体制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A项;城市商业应该出现在唐宋以后,故排除C项;D项中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转型•表现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及其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效率低下”问题,排除;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走向市场;D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成本往往比较高,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及其的特征5.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答案】C【解析】表格只是表明贡绢州的数量,并没有体现贡绢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数据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故B项可排除;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华北60、70%以上的州都要缴纳贡绢,说明“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应选C;华北地区早就已有丝织业,故D项可排除。点睛:6.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