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VIP免费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_第1页
1/9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_第2页
2/9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_第3页
3/9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朱志国江苏江阴华士实验中学1、中和热:稀溶液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2、2H2S+O2==2S↓+2H2O(硫磺溶胶)3、燃烧热:1mol可燃物与氧气完全燃烧最稳定氧化物(如:H生成液态水,C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通常状况:在25摄氏度,101kPa时)区别燃烧值:每千克可燃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J/Kg4、车用汽油是按照其辛烷值的高低以标号来区分的,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它是汽油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5、银镜反应中生成物NH3可以不用气体生成符号。6、过滤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7、测定物质的含量,不能思维定势,如:测定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混合物中氧的百分含量,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钠的百分含量,进而等到氧的含量。8、过氧化钠通常情况下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以及氯化氢气体反应很慢,(例如在一些探究实验中,通常会遇到在干燥条件下基本检验不到氧气,就是这个道理),一般观念认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以及氯化氢可以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只不过是隐含了水分这个条件)。9、胶头滴管使用时必须高于试管口。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比如必须避免过多的空气杂质混入的实验中,是不需要使胶头滴管高出试管口的。这种例子在高中的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就是Fe(OH)2的制取实验,为了看到清晰的白色絮状沉淀,往往是把胶头滴管深入到液面下.10、硝酸根离子一定显示氧化性!其实NO3-只在酸性条件下显示氧化性,而在碱性条件下基本是不显示氧化性的。比如:问到NO3-是否可以与硫离子共存时,答案是肯定的。11、白磷和红磷都不溶解于水,而溶解于CS2中!事实上,红磷因其复杂的结构而导致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物理性质)显示与白磷不同,比如在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方面,在毒性方面,在保管方面等。红磷是不溶解于CS2的。12、放热反应一定要在低温下进行,吸热反应则必须加热。一个合适的温度取决于很多因素,第一是性价比,第二是催化效率,第三是操作难度,第四是反应的吸热与放热。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性价比和催化效率,而放热的与否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在高中关于这个的例子最突出的就是氨气的制取,N2和O2的反应是个放热反应,但是由于催化剂活性的考虑,还是选择了500度作为生产温度。13、一定要更强的酸(碱)才可以制取较弱的酸(碱)。在温度和压强发生改变时,这种事情并不是如此,比如强挥发性酸的制取往往是利用难挥发性酸,而不是考虑酸的强弱。如果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也不一定如此.在反应中如果出现沉淀或者其他的现象,往往会影响到这一规律。比如强碱中互相制取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Ca(OH)2制取NaOH。14、一定要金属性强的才可以置换出金属性弱的,这是错的!如果是在溶液和常温的平等条件下,这个规律往往成立.但是如果金属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个规律就不适用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最强金属铯Cs的制取,是在稀有气体的保护下用Mg从CsCl中置换出来的。15、所有的水解沉淀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是错的!水解产生沉淀都是有相应的pH值范围限制,Fe3+的水解在pH=4~5时可以稳定存在,而Fe2+与Cu2+则不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e3+的溶液中明显的会出现沉淀(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就是溶液中的难溶物就是沉淀,然而很多时候有溶胶的出现),而Fe2+和Cu2+的水解一般要在稍微趋近中性的条件下才比较明显。16、Si、Al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NaOH是氧化剂,这是错的!其实在这个反应中,省略掉了两分子的水,而生成的氢气,正是来源于水中,而不是NaOH,所以NaOH只是起到一个碱性环境的作用。这个知识点可以继续拓展到第三周期元素与NaOH的反应中.这样就要再次考虑了,(这些反应的氧化剂或者还原剂到底是什么,我还没怎么确定,请大家补充完整.),依次是Na、Mg、Al、Si、P、S、Cl。17、只要有淡黄色沉淀就是AgBr,只要有红色沉淀就是Fe(OH)3,只要有绿色物质就是Fe2+离子的存在,只要有紫色溶液就一定是高锰酸钾....依此类推,这是错的。黄色沉淀有可能是S/Ag3PO4/金子(比如在王水中置换出来的)/TNT,而红色沉淀有可能是Cu2O/铜单质/HgO,绿色物质可能是铜绿(就是碱式碳酸铜),紫色溶液有可能是碘的CCl4溶液。18、产生CO2的物质中一定要含有CO32-根离子的存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