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一)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农业革命浪潮发生的大致年代和中心地区、中国在农业时代的历史地位。工业革命浪潮两个阶段的特征、发生的大致年代和中心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工业国家,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工业革命对人口分布影响;从工业生产方式的特点,理解城市生活与工业生产的关系;信息革命发生的大致年代和中心地区、信息革命最早发生主要国家,通过比较信息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异,理解信息革命的内涵,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农业革命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极大部分时间依靠采集和狩猎生活,在大约1万年前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农业革命浪潮,最早发生农业革命的中心地区是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等地区。由于农业革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农业人口大幅度增长了。消费资料的生产是农业时代生产的主要部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基础。(二)农业社会1、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分工的影响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定居生活成为农业人口的基本生活方式。因为有了定居生活,人类可以营建房屋、陶窑等固定设施,驯化动物,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分工。2、在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首先,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便于人们识别族群血缘关系,人类普遍进入了氏族社会;其次,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使人类逐步向阶级社会演进;第三,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一部分人可以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创造日益丰富的精神财富。3、农业革命浪潮的局限性因农业生产对自然气候的依赖而使人们十分崇拜自然神;因定居于村落之中,视野受到很大局限;技术世代相传造成技术保守,受教育人数很少;对农田开垦造成大片森林被毁,造成农业生态危机。(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的年代和两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第二阶段以电气为动力。蒸汽机的使用最初主要局限于欧美,进入电气时代,电能、蒸汽等动力的使用在全世界普及了。工业革命两个阶段比较表与农业革命相比较,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有着几个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与农业革命中的男耕女织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的小农生产不同,工业革命浪潮创造了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高得多。其二,与农业革命中生产自己生活需要的直接的消费资料占主导地位不同,工业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生产的产品还需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才能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其三,农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性的劳动,而工业化生产则是需聚集大量劳动力的社会化大生产,工业生产在向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规模化发展;其四,如果说农业革命发展需要依靠的生产力主要因素是土地的话;那么工业革命时,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资本了。工业革命发生后,人类成为自然力的征服者,欧洲的工业人口向美洲、澳洲迁移,形成了今天世界人口分布的格局。工业生产的地位、性质,即取代农业而在生产总值中占据首要地位;是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工业革命浪潮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领得先机的主要国家,第一阶段是英国和法国,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德国。(四)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村落不同,城市生活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工业生产的要求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工业革命浪潮的巨大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二、使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口摆脱了贫困;三、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四、推动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浪潮的历史局限性,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二、大规模商品生产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三、工业国家为开拓市场、获取原料,压迫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把人类拖进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四、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五)信息时代1.信息和信息科学从哲学的角度讲,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应,它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由事物发出的消息...